節電報導

節電撲滿行動 共同省下每一度電

2018-09-20

 

主婦聯盟合作社成立至今邁入25週年,透過共同購買用消費改變世界,今年更推出「」行動,鼓勵社員「共同節電」,一起面對日益嚴峻的能源議題。

 

節電撲滿的概念源自2014年韓國首爾的節電計畫中,在政府、企業、民團與市民的通力合作下,用了一年半的時間省下44億度電而來,台灣政府雖然長年推動節能減碳,但1071-5月的民生用電和去年相較之下,卻成長了44億度,因應國人用電,上半年政府更強行重啟核二、重建深澳電廠,在各界反彈的聲浪下,政務委員張景森表示:「除非北北基宜各縣市平均可以節電10%。」

 

節電撲滿 節電滿滿

 

20183月開始,節電撲滿網站正式上線,邀請社員、一般民眾將省下來的電一起存到撲滿裡,即使每個人可以節電的空間各有條件限制,但聚沙成塔的力量不容小覷,截至目前為止已有1千多名使用者登入網站,累積的節電量將近四萬度。

 

為了讓使用者對節電議題有感、更快上手,除了可以透過社群網站「節電撲滿選手村」交流經驗,合作社從北到南推出豐富的課程,邀請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、綠色公民行動聯盟、荒野保護協會、台南新芽協會、地球公民基金會等在地團體傾囊相授節能技巧,鼓勵學員登入節電撲滿網站,將每一期的節電量存下來,經由後台數據,追蹤了解使用者的節電成效,並推出三次抽獎活動,讓各地參與社員都有機會獲得節電好禮。

 

經由後台數據顯示(以社員資料為主),用戶多為2-4人小家庭,用電情況皆是集中在晚上6點至12點,形成另一波尖峰用電,在北部的用戶將近6成住在有電梯的大樓,除了自家用電之外,公共用電的支出相當高,中南部則是以透天厝型態居多,全台整體用電量量約在400700度之間,平均節電量約為2040度,如同韓國首爾提倡的「市民就是能源」,可見民間具有相當大的節電潛力。

 

由下而上的節電革命

 

節電撲滿推廣之初,很多人問合作社的節電目標是什麼,是不是要像首爾一樣省下一座發電廠?那究竟要先設下天花板,還是要讓眾人先踏出第一步呢?首先我們要了解,為什麼這麼重要的事,眾人卻無感,原因不外乎低廉的電價,以及民眾對事件的消極態度:「做了也沒用。」,或是「我已經做得夠多了」、「很麻煩」。

 

民眾對節電尚存在許多刻板印象,像是「不能開冷氣」、「拔插頭」、「隨手關燈」,仿佛只要做了這三件事,就能完成節電作業,但卻造成生活品質下降、與家人爭執;節能技巧並非全是新的知識或觀念,而是眾人日常生活累積的經驗,無法一體適用在各種情境,每個空間面對的問題不盡相同,若沒有先備知識、盤點的能力、有效溝通,在執行上就不容易持之以恆。

 

 

按照目前官方推行的民生節能方式,泰半以輔導與教育為主,再以辦理場次、參與人數作為成效指標,缺乏追蹤用電戶的節電成效,以至於年年辦理卻效率不彰;2017年夏天經歷兩次天災人禍的全台大停電事件,政府卻以一紙命令,要求各公務機關團體進行齊頭式的帶頭節電,造成天怒人怨。

 

推出節電撲滿行動後,越來越多社員對電費單與政策提出疑問與建議,遂於五月時針對台電電費單設計、節電獎勵制度不完善之處,由陳曼麗立委辦公室召開協調會進行意見交換,合作社主張,為鼓勵民眾參與節電,台電不應以有無申請登錄作為發放獎勵之標準,為尊重及保障民眾知情權,使之成為有意識的能源使用者,台電不應隱藏節電量欄位,節電獎勵說明應在帳單上清楚明示,在新版電費單的規劃上,應設計出民眾方便閱讀之版本。

 

2017年工業用電超過全國總用電量五成五,民生用電量僅有兩成貢獻,但態勢仍持續升高,一個家戶的節電量雖然不多,若可以持續捲動「一戶節一度、用電零成長」,用共同購買的精神,發揮共同節電的力量,就能看見社會的改變;為獎勵社員響應節電生活,合作社將在八月底抽出第三重節電大禮,相關活動辦法請上官方網站查詢。

 

 

 

資料來源:

「省下一座核電廠」 韓國公民節能有一套

張景森:不蓋深澳電廠得省電10%

公部門關冷氣惹議》一樣是夏天省電,台灣該學學日本政府的「清涼節能」術 

節電獎勵登錄才有給,對嗎?

檢視台灣過去20年三大類電力佔比,僅工業用電大幅成長

 

文章同步刊登於主婦聯盟基金會會訊第280期